近年,关于“国企央企不要留学生”,“留学生回来不能考公”,“留学生没法进体制内”等流言争议的讨论持续发酵,尤其伴随部分省市选调生政策调整、某些企业招聘门槛变化,这一话题被推上风口浪尖。然而,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从国家层面看,吸引留学人才回国是长期战略。202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将留学人才纳入国家统一就业政策体系,支持其进入国企、事业单位等,并为其提供创业扶持、职称评审便利、社会保险待遇等全方位保障。此外,多地政府推出落户优惠、免税购车、创业补贴等政策,进一步降低留学生回国就业门槛。
2025年包括北京、广东、山东在内的多个省市取消了境外高校毕业生的选调资格,引发对于留学生是否还能进体制内的争议。
什么是选调生?
选调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选调生是公务员的一种,录用后直接为公务员编制。
但选调本身难度就比较大,对候选人的背景门槛要求高,留学生很少有通过选调去上岸的。想进体制内,其实还有非常多的选择,考公、考编、进央国企……
截至2025年5月,央企广义上总数约为243家,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实业型央企(98家)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2024年10月公布的最新名单,共有98家央企,包括:
● 军工与国防科技: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
● 能源与电力: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能源集团等。
● 装备制造与工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中国一重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等。
● 交通与基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等。
● 信息通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
2. 财政部管理的金融类央企(26家)
分别包括:
● 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 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 保险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信达等。
3. 国务院直接管理的行政类央企(4家)
如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中国邮政集团、中国烟草总公司等。
4. 各部委管理的文化类央企(115家)
包括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等,由财政部或相关部委监管。
国企(国有企业)广义概念是所有由国家(中央或地方)全资或控股的企业,包括央企、地方国企、事业单位下属企业等。覆盖全国各级政府的国有资本控股企业,例如省属国企(如山东能源集团)、市属国企(如北京首钢集团)等。所以国企的数量就更加庞大了。
国企和央企对留学生的接纳程度因行业和岗位性质存在显著差异,以下几类是非常开放型的企业,非常欢迎留学生:
● 金融类国企(如中信银行、中投公司、国开行)对留学生需求旺盛,尤其看重其国际化视野和语言能力。部分岗位年薪可达30万以上,且提供六险二金、北京户口等福利。
● 涉外业务部门(如一带一路项目、跨境投融资)常将留学生作为核心人才储备。
● 技术研发类岗位(如新能源、人工智能)中,部分央企对海外顶尖院校毕业生开放免笔试通道。
近期,众多国家部委、国企央企相继发布招聘公告,简单统计了几家:
财政部第二批录取名单有中国香港、新加坡院校毕业生。
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支机构举例,拟录取公务员名单绝大部分为海外院校。
以国家税务总局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2025年度拟录用公务员为例,有美国院校的海归毕业生。
通过上面简单的几个举例,“留学生无法进入体制内”“留学生无法成为公务员”等流言都不攻自破,国家鼓励留学,也鼓励留学生回国发展,这是现在的大方向。
留学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成本,在更短的时间获得学位提升,同时也让我们开拓了眼界,更具国际化视野,让我们在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有了新的认知角度和思路,因此,也会更加受到部分企业的欢迎和喜爱,同时也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方向之一。
广外留学服务中心
专业研究生留学申请机构
官方权威 国家认证 高端留学专家
咨询热线:020 - 3631 - 7116
签证专线:020 - 3620 - 6315
手机/微信咨询:153 - 2236 - 1268
(官方唯一咨询账号)
地址: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校区云山公寓A座(广外考试中心)一楼